很多企業會給員工買斷工齡,很多勞動者不知道買斷工齡是什么意思,工齡是一個勞動者在該單位工作的年齡,實踐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計算勞動者的工齡。那么要是單位出于一些原因而要將職工的工齡一次性買斷,這樣的行為合法嗎?接下來由的大慶律師 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企業一次性買斷工齡違法嗎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2020企業一次性買斷工齡違法嗎
買斷工齡是違法的。
“買斷工齡”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余人員的一種辦法,即參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準,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余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勞動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如果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員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業,也能依法享受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員工離開單位就沒人管的問題,因此也就無須買斷工齡。但現在仍有一些國有企業無視國家政策法規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余人員時還采用買斷工齡的做法。
針對這一現象,為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時,嚴格禁止企業采取買斷工齡形式將員工推向社會。 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關于貫徹兩個條例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金征繳工作的通知》規定:任何單位都不能以‘買斷工齡’等形式終止職工的社會保險關系。1999年國家經貿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出售國有小型企業中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也強調: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出售方應在申請出售前征求職工對出售方案和職工安置的意見,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在企業出售中終止職工社會保險關系,不得借出售之機,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職工 ‘買斷工齡‘或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把職工推向社會。
綜上所述,用人單位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要是一次性將職工工齡買斷的話則是不合法的,關于這點我國多個法規中都有規定,希望大家能夠多注意。要是您遇到了被單位一次性買斷工齡的情況,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用法律武器來捍衛您的合法權益。
工齡工資計算標準是怎么樣的
企業執行工齡工資的政策各不相同,可自主決定。少數企業覺得工齡工資所占比例小、意義不大,干脆不設置這項政策;多數企業的工齡工資政策確定每年多少錢,員工實際所得工齡工資為工作年限乘以分配標準;有的企業還規定了工齡工資的起拿年限,即工作滿幾年起計發。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